人常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然而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却有一位善断家务事的女法官,她是该院民事审判一庭的法官王路明。
“家事案件与其他民事类案件不同,糅合了太多的感情因素,家事案件重点不是审判,而是修复感情,修复感情的途径是调解,一旦开庭调解,工作将难上加难。”王路明坦言。在她看来,处理家事纠纷,法官的角色不仅仅是裁判者,更多的是心理医生。
清官可断家务事
如今,孙老汉夫妇和亲家及儿媳两家人共同抚养孙女欢欢(化名),两家人其乐融融。
几年前,孙老汉的独子刚去世,他和老伴儿同儿媳夏某为争夺孙女欢欢的抚养权闹得不可开交。双方矛盾经家族成员协商、当地调解机构反复调解未果,随后,夏某便将欢欢藏到外地亲戚家,拒绝孙老汉夫妇的探视要求。为见孙女,老两口多次报警求助,甚至求助过媒体调解栏目介入,但矛盾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直至双方对簿公堂。
作为该案的承办人,接到这起案件后,王路明没有安排开庭,而是数次到当地村委会、民政部门、公安机关了解情况,然后向合议庭作了汇报,提议调解结案并获得支持。
随后,王路明分别找到孙老汉夫妇和夏某了解情况。在孙老汉家,只见孙老汉家徒四壁,年近七旬的老两口身体状况也不太好。当王路明说明来意,老两口情绪激动,不等王路明将话说完就向她哭诉起来。王路明见状,默默地坐在一旁听他们“倒苦水”。两个小时后,两位老人的情绪慢慢平息下来。
“大爷大妈,相信你们都是为欢欢好,但有没有想过,欢欢到了上学的年龄,她在母亲身边,受教育等各方面都要好很多。”王路明趁机问。
“不,我们听说儿媳要改嫁,怕欢欢被她带走,再也不回来了。”孙老汉连忙说。
听了孙老汉的回答,王路明心里有了底。她又到夏某住处了解情况,一番心贴心地问询后,夏某也吐露了真实想法:并不是要夺走欢欢,只是怕孙老汉老两口要让欢欢留在他们身边。
待弄清双方真实意愿,王路明又再次找到孙老汉夫妇和夏某说明情况,此时双方放下芥蒂,表示愿意调解。调解当天,王路明特意嘱咐他们带上欢欢。
见到欢欢后,孙老汉夫妇抱着孩子不撒手,王路明提议让老两口单独跟欢欢待会儿。
半个小时后,她依然没有开始调解,而是问欢欢:“爷爷奶奶对你好不好?妈妈姥姥对你好不好?”
“爷爷和奶奶对我很好,我好久没见他们了,还会梦到他们呢!妈妈和姥姥对我也好,我喜欢跟他们在一起。”听到欢欢的回答,双方当事人都哭了。待他们平复情绪后,双方主动达成了和解。和解方案跟王路明的预期一样。
从2008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以来,王路明调解、审判了涉及婚姻、“三养”(赡养、抚养、扶养)、继承、家暴等数千起家事审判案件,在化解矛盾的同时修复、延续了亲情。
走进群众心坎里
王路明延续亲情的秘密是什么呢?
“家事审判没有简单的你输我赢。你得有走进群众心坎里的办案理念,要打通当事人的心结,心结打通了,一切都顺其自然地发生了。”王明路简单的话语道破了她延续亲情的秘密。但家事纠纷发生于家庭成员之间,案情简单却又千头万绪,如果用审理普通民事案件的理念进行简单化处理,不仅不能调千家事解万家愁,而且可能会成为撕裂家人情感的推手。家事纠纷的“难”处就在于此。
民事审判工作十年,王明路总结出了“三部曲”:缓解情绪对立、弥合情感创伤、修复家庭关系,积极寻找每一个案件“情理法”的结合点,运用调解的办案方法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首先,缓解情绪对立,为化解矛盾打好心理基础。家事案件中,很多家庭矛盾是因为彼此间沟通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昔日亲人对簿公堂。在办理这类案件时,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引导当事人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并准确判断当事人的个性心理和诉讼期望值,同时把握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找出纠纷形成的根源,“对症下药”,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双方的对立情绪,从而为下一步化解矛盾打好基础。
其次,弥合情感创伤,为和解做好心理铺垫。家事纠纷有私密性和伦理性特征,处理不当可能会在法庭上造成二次伤害。在对待当事人时,王路明始终坚持用理解和关怀的态度,在体谅人情世故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敞开心扉,减少直至消除对抗心理,加强其对案件实质的了解和认同,增强当事人对是非观念的判断,做出理性的认识,便于案件和解。
最后,修复家庭关系,维护好家庭成员利益。每一个诉诸法律的家庭纠纷,都映射了社会肌体的问题,法官就是社会的“医生”,在依法审判的同时,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和把握当事人之间的情感冲突、需求、动机以及心理,有针对性地加大调解力度,动之以情、喻之以理、晓之以法,努力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得到修复。
加速学习超越自己
在王明路办理的案件中,调解结案的案件占了很大的比重,可是伴随近年来市民法制意识的增强,案件的增多,怎样又快又好地办理案件?这成为困扰王明路的一大难题。
王明路喜欢看书,她看的书很杂,最近几年偏向心理学、教育学和婚姻家庭方面的书籍,在书中学到的知识,她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收效理想,这让她意识到系统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必要性。
2017年,王路明自费报名网络学校,利用工作、家庭生活之余的碎片时间,系统学习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课程,500多个日日夜夜的焚膏继晷,她熬出了白发、熬厚了镜片,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全国统一资格认证考试,分别取得二级心理咨询师和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但这样对王路明来说还远远不够,她抱着空杯心态,像老法官学习,同年轻优秀的法官探讨案件,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甚至跑到民政局取经,学习离婚案件的处理办法。
十八年前,胸怀“做一名法官,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的梦想跨入这座庄严的审判大楼时,同为法官的父亲叮嘱王路明:“选择了这条路,就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十八年来,王路明参与审理过的案件数千件,当目睹一个个家庭破裂、夫妻反目为仇,王路明痛心疾首地哭过,然而伴随着家庭破镜重圆、夫妻和好如初,王路明打心眼儿里笑过。
累并快乐着,苦并欣慰着。即便再苦再累,王路明始终坚守着作为一名法官不忘初心的那一份责任和担当。一袭黑色法袍、一柄千钧法槌,代表法律的权威;一句温暖的话语、一片关爱的情怀,传达着司法为民的真挚与热情。身着法袍,她柔弱的肩膀承载着道义;敲下法槌,她向社会擂响公正的强音。
学习中的王路明。
薛宏冰 宋庆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