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法院对话特约监督员 纳谏谋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2-01 10:21:28


“用真心,建真言,表真情,使真劲”。1月28日-29日,漯河中院领导班子成员分赴辖区五个基层法院,与全市来自不同阵线的特约监督员畅谈法院发展,自觉接受监督,听取意见建议,凝聚共识力量,促进司法公信。

漯河两级法院领导班子分别通报了2020年法院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全市法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四三二一”工作布局、全面推进“四城同建”城市发展定位,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执法办案,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中坚守初心,在服务大局、忠诚履职中担当使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47166件,审执结44527件,结案率94.40%,同比上升5.17%。市中院受理各类案件5567件,审执结5432件,结案率97.57%,同比上升3.56%。全市法院员额法官人均结案239.4件,同比上升2.7%。









通过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制,政治引领作用得到新增强。


市中院法官在疫情期间帮助原告讨回1.4亿货款,积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事迹被《人民法院报》专题报道;审理的一起房屋租赁纠纷案被省高院评为妥善化解涉疫情房地产纠纷典型案例。拍摄的法治微电影《我姓包》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优秀作品一等奖、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党建课件观摩特别奖,同时该作品还被最高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十佳微电影”第四名。



通过坚持忠诚履职尽责,服务大局有了新成效。


审理的“1.26”案件被省扫黑除恶领导小组评为全省扫黑除恶精品案件。审结温金路等组织、利用“日月气功”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一案,所有被告人全部认罪服判,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全力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工作,市中院办理的一起涉企民商事案件被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服务“六稳”“六保”典型案例。牵头协调成立破产人管理协会,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了新鲜“血液”。利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助力问题楼盘化解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通过坚持司法为民,司法公信有了新提升。


规范全市法院“网络开庭”,为当事人提供快捷、方便、高效的诉讼服务,该做法被《人民法院报》专版报道。律师网上交费率居全省第二名、网上调解成功数居全省第三名。加强联合惩戒,限制高消费6556人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4963人次,发出律师调查令77份。充分发挥司法救助扶危济困功能,为14起案件当事人依法缓减免诉讼费35万余元,为25名陷入困境的刑事被害人、申请执行人和信访人发放司法救助金48.2万元。



通过坚持强基固本,干警风貌实现新改观。


以选拔交流中层干部、职级晋升为契机,增强了队伍活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氛围。积极开展争先出彩活动,激发工作热情,涌现出全国办案标兵张啸飞等一大批全国、省、市先进典型。市中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连续四年被最高院评为“司法宣传先进单位”、被评为市阳光司法规范提升工作先进单位、代表建议办理先进单位和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市中院民一庭被省高院授予集体二等功、吴增光同志被省高院授予“全省审判业务专家”,3名同志的事迹登上学习强国平台,10余篇学术论文、案例分析和裁判文书在省级以上获奖。




特约监督员对全市法院“在困局中求突破,在逆境中求出彩”的“精气神”和“成绩单”表示赞赏和肯定,并结合履职情况,在廉政建设、纪律作风、为民服务工作态度、办公办案效率等方面提出近三十条意见和建议,从“加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法官恪守职业操守爱岗敬业”,到“要关注基层法庭队伍,切实解决案多人少、人才流失等突出问题”;从“加强民法典宣传,坚持以案说法,增强公民法治素养”,到“强化错案终身责任追究,切实增强法官的责任感、使命感,促进司法公正、廉洁、高效”,既有赞许,又有期许,既有“麻辣烫”,又有“清凉油”。

受邀座谈的特约监督员一致表示,将牢记使命重托,一如既往地认真履职尽责,积极监督、支持人民法院工作,共同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实现新发展。

最后,两级法院班子代表做了表态发言,表示将认真梳理特约监督员的意见建议,结合实际,逐项跟踪,融会贯通,对照落实,并进一步增强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不断完善更加便利的监督条件,为特约监督员开展工作搭建好平台,借助特约监督员的智慧合力攻坚,谋求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武迪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