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三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涉企纠纷大幅增加。
“法院真给我解决了大问题,之前都是到法院‘告状’,现在是法院先来我们这问需!”“法官的普法很实用,提前让我们注意到了很多之前忽视的法律问题,减少了用工矛盾。”……这些来自企业的评价,是市中级人民法院“万人助万企”活动的真实反馈。
自觉在大局下思考
在大局下行动
聚焦区域性金融风险化解,全市法院接续开展银行不良资产集中清收工作,累计清收到位4.05亿元,农信社清收工作持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针对“问题楼盘”化解问题,市中级人民法院主动参与,强化府院联动,推进解除查封土地1.76万平方米、房屋570余套,为2063户群众解决了办证需求,防止房地产风险向金融、社会等领域扩散。
依托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审判改革,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公安、检察机关共建协同保护机制,在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设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点,发布年度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和十大典型案例,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侵犯我市重点企业商标侵权案件261件,以司法之力坚决捍卫漯河“中国食品名城”金字招牌,相关做法被《法治日报》《河南日报》等媒体报道。
聚焦两会
、
一项项有力的司法举措,一个个暖心的司法服务,为激发企业活力厚植了法治“沃土”,让企业办事更省心、经营更放心、发展更顺心、扎根更安心。2023年,全市法院共一审审理民商事案件5598件,涉案金额20.36亿元。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一审涉企案件平均立案耗时0.03天,平均审理用时同比缩短15.03天。市中级人民法院办理的我市重点企业及其6家子公司重整案,荣获“全国破产经典案例”提名,是我省唯一入选的典型案例,相关经验受到市委书记秦保强批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