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为本,枝叶关情。
这一年,市中级人民法院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全流程解纷举措,一项项调解措施落地——
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劳动争议、金融纠纷等调解室,推行“法院+属地”“法院+工会”“法院+商会”等多元纠纷化解模式,与人社局等17家单位建立“总对总”诉调对接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于诉外、止于诉前。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入驻调解组织147个、调解员463名,诉前调解案件1.18万件,成功分流率30.26%,同比上升4.51%。

调解员培训班
抓前端、治未病,一个个创新火花在基层点燃——
全市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实践“浦江经验”,全市20个人民法庭积极参与“三零”创建,打造了“说理堂”“老懂调解”等化解家事矛盾纠纷品牌,听民声、聚民意、解民忧,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有关做法被《法治日报》《河南日报》等媒体深度报道。

这一年,全市法院以司法之力守住民生之利,依法妥善审理家事、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领域的涉民生案件,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审结涉民生案件7201件,同比上升14.68%。审结教师赵某某猥亵儿童案,依法判处赵某某有期徒刑6年、禁止从业5年,并向教育部门发出两份司法建议,用法治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严厉惩治恶意欠薪行为,帮助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742.5万元。依法为困难群众减缓免诉讼费187.3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40.8万元。

这一年,全市法院紧扣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环节”“最后一公里”,坚决兑现群众胜诉权益,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创新举措全面实施。充分利用“总对总”查控系统、“点对点”查询专线织密执行网络,首执案件平均用时54.05天,同比缩短27.11天,执行完毕率达40.3%,全省排名第五,首执案件终本率达31.9%,位居全省第三。推动“一案一账号”执行案款管理系统应用工作,案款发放平均用时11.3天,同比缩短7.3天,效率提升39.2%。上线执行回访和“一案一码”系统,推行“法警+执行”工作机制,广受群众好评。
执行行动步履不停。全市法院持续开展“豫剑执行”等集中执行行动100余次,办结一批“骨头案”。坚持失信惩戒与守信激励并重,将“老赖”纳入失信黑名单5169人次,限制高消费10127人次,拘留296人,判处拒执罪3人,为履行完毕的被执行人恢复信用3875人次,为胜诉当事人兑现“真金白银”17.4亿元。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一起起案件经过精雕细琢,一个个矛盾得到实质性化解,平安漯河建设的根基更加稳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