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一名二审改判缓刑的少年在父母的陪同下,与两名家庭教育指导师一起来到漯河中院,参加这场温暖人心、充满仪式感的“家长会”。
结一个案子
救一个孩子
“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法槌落下,裁判结果尘埃落定,上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面露喜色,法官团队48天的奔波总算有了成效。
涉未刑事案件的办理,关乎孩子,关乎家庭,以负责任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是审判团队的共识。所以,从阅卷、讯问上诉人、会见被害人、沟通双方家长、走访学校老师、委托社会调查、联系家庭教育指导师……每一个环节,团队成员都是走出办公室,亲自问一问,亲自听一听。如今,案结事了,当事人满意,法官也倍感欣慰。
暖唤醒迷途少年
人生有很多步
知法守法是第一步
这是刑二庭审判团队为上诉人制作的专属信件中的话,朴实却饱含深情。当刑二庭庭长孟哲昱把一句句叮嘱宣读完毕,感动的不只是初闻此事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更有上诉人自己。他当场表示,经历挫折方知生活的不易、父母的不易,自己将牢记嘱托,严守法律,做有责有为、担当上进的好青年,以后努力为家庭和社会作出贡献。
同样为人父母,面对误入歧途的上诉人,漯河中院审委会委员、本案承办人张献国法官吐露心声,暖心寄语:反思过往,认真改造,不负时光,不负父母,不负青春。
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不在说
而在做
孩子的教育,家长负有最重要的责任。案件发生后,合议庭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引发本案的重要原因,决定制发家庭教育指导令,让上诉人的父母能够明晰自身的责任,更好应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场宣判后,张献国法官宣读了家庭教育指导令的决定书,并指派家庭教育指导师与上诉人父母对接,真正实现指导落地、教育落实。
少年审判是一项事业,更是一份责任。对于刑二庭来说,公正审慎办理每一个案件,宽容但不纵容每一名未成年人是他们一如既往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