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降雨道路遭淹阻 “云调解”便民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4-07-23 09:39:21


2024年7月17日,漯河遭遇强降雨,道路严重受阻,原本预定的线下调解无法进行,调解工作一时陷入僵局。

大雨无情人有情,漯河中院民四庭法官充分利用司法科技手段,践行诉讼服务便民理念,通过智慧法庭“云调解”一起人身保险合同纠纷,实现“零距离”定分止争。

张某在某保险公司投保重疾险,后张某被医院诊断为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流供应受阻,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的脑组织坏死或软化疾病),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保险公司认为张某病症不属于理赔范围,拒绝理赔。张某遂起诉至法院,要求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并豁免后续保费。一审法院判决后,保险公司不服,上诉至漯河中院。

承办法官收到案件卷宗后,立刻对案件案情、上诉请求、关联案件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虽然保险公司上诉表示对一审判决全部不服,但本案并非没有调解空间,因为:

一、该案件涉及数额小,矛盾并非特别尖锐;

二、保险公司此前有过类似纠纷,对本案裁判结果有一定预期。

在对案件卷宗进行深刻细致的分析之后,承办法官立即针对本案“量身定制”了一套调解方案。

对当事人而言,打官司图的是一个“理”,但本案调解伊始,双方当事人都认为自己“有理”,坚决不让步。承办法官秉持着绝不浅尝辄止、绝不轻言放弃的理念,引用相关法律、法规向双方当事人释法明理,以类似案例为切入点进行释法分析,并且注重感情沟通与利益平衡。

在一次又一次的电话沟通后,双方当事人的分歧越来越小。为尽快案结事了,在充分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后,最终定于2024年7月17日到法院“面对面”沟通。

但会面当天突降大雨,道路严重受阻,且双方当事人均在外地,所以不能到法院进行线下调解。

承办法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提前一天主动联系当事人,利用“智慧法庭”进行“云调解”,并且通过电话耐心指导双方当事人在微信小程序中完善信息,以便后续云上调解的顺利进行。

最终,通过远程视频,双方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完成了调解。风声、雨声、键盘声,奏响了漯河法院智慧审判、司法为民的最强音!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数字时代,正是智慧法院和互联网司法模式“大显身手”的时代。漯河中院始终致力于建设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数字法院,使实现公正的速度契合群众期待,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可预期、看得见、有温度的公平正义!


 

 

关闭窗口